Categories


Tags


什么样的文章长度有利于SEO?

今天谈一个关于搜索引擎优化细节得有点无聊的问题。

以前在论坛里有朋友问,什么样的文章长度有利于SEO?首先先说两句基本上永远正确的废话原则:

1)从用户出发,考虑用户体验,别考虑SEO。

2)有话则长,无话则短。

再来分析一下,如果必须要站在SEO的角度考虑,应该有些什么样的处理?

首先,

文章最短也应该在200字左右以上

原因有两个:

1)如果只有几十个字,搜索引擎不容易判断出文字的主题是什么,也就判断不出与什么关键词最相关。

2)正文太短的话,有可能比导航系统,菜单,版权声明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加起来的字数还少,被怀疑是复制内容。如果这样的文字过少的页面大量存在,可能造成网站内部复制网页增多。因为你的网页之间相似性太高,有区别的文字太短。

长文章容易吸引链接

看过很多很长的文章,甚至长到几十页。虽然读的时候拉来拉去有点儿不方便,但这样的文章其实是比较容易吸引链接的。

因为这样的文章通常都是就某个话题深入分析,不深入他也写不了这么长。所以其他的博客或网站发现这样的深入研究文章,自然会发现它的价值,把文章当作资源,然后引用。

如果把长的文章分成几段,其他博客就不容易引用。较零碎的文章被当作资源的可能性会降低。这两者之间其实是有微妙的心理差异的,一篇很长,很完整,很深入的文章,给人的印象就是有价值的资源。

再一个好处是,这样的文章内容丰富,在搜索引擎看来,能够增强权威性。

有的时候把长文章分成几页,也有它的优势

第一个好处是整个网站页面增多,网站规模变大。而大的网站有天生的权威度。

第二个是,如果你的文章能够划分成不同的章节,而每一个章节都各有重点,这时候把不同章节分成不同页面就更有利。因为每一个章节都有他的主题相关性,分成多页后,能够针对不同的关键词优化网页。

一般来说,除了前面所讨论的很长的文章,根据文章本身的特性和你是否想更容易的吸引链接,来考虑是否分成不同页外,普通文章应该在400-800字之间比较合适。这并不仅仅是从SEO的角度考虑,也考虑到用户。太长容易让用户看第一眼就烦了,太短像前面说的不能形成主题。

当然这里讨论的是以SEO角度出发,但很多时候做网站,SEO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考虑。比如说很多网站都有的常见问答FAQ,如果问题一两句话就答清楚了,也没必要写到几百字。

来源:seo每天一贴 Zac 昝辉


Public @ 2020-12-14 15:18:06

SEO文案写作

昨天谈了语义分析和SEO,今天举一个将语义分析思路应用于SEO文案写作的例子。在进行网页文案写作的时候,通常应该考虑到SEO的效果,有几个总的原则。1)整个网站的文章针对不同却相关的大量关键词进行,这样有助于搜索引擎提炼网站主题。2)每一篇文章的写作以主关键词为目标,但需要其他语义相关词汇的支持。3)文章还必须逻辑语法符合读者习惯,不能为关键词而关键词。举个例子,搜索引擎优化培训这个帖子,既然是个

Public @ 2022-04-11 15:18:29

内容生产标准

一、标题要求1.文章标题不必与词包完全一致2.文章标题意思需与词包强相关,主体意思保持一致即可,但如果领取的词包是一个表达完整、语句通顺的句子,也可直接作为标题使用3.所有词包在生产之前建议认真筛选,选择自己擅长领域内的词包进行内容生产二、内容质量要求1.图文内容质量要求说明(1)内容开篇开篇直接切入主题,文章开头明确回答词包问题(2)内容正文①基本要求:需表达严谨,语义通顺,不可出现语义不通、歧

Public @ 2015-08-03 15:18:24

SEO文章怎么写?SEO文章写作逻辑

本文大纲:01 SEO文章的写作思路02 SEO文章的写作举例03 SEO文章撰写技巧01 SEO文章的写作思路1、选题(选关键词)自媒体运营写文章的时候,会有选题这个环节,选题的目的在于能够最大程度激发用户的需求点。对于SEO文章来说,其实也是一样的,在SEO里选题其实就是选关键词,选目标词。如果选择了一个搜索量很小的关键词,这样从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失败了,因为没有搜索量就没有流量,就失去了写文章

Public @ 2017-12-03 15:18:12

撰写文章的“独孤三剑”

相信很多苦逼的站长都在为每天更新什么样的文章而苦恼不已,网站每天都要更新,而且百度是越来越喜欢所谓的高质量原创内容,可是就算是才高八斗也有江郎才尽的时候,这个时候怎么办?是直接去别人网站上复制过来,然后拼拼凑凑,改头去尾变中间,然后就作为自己的文章发布出去?在百度对内容审核越来越严格的今天,这样做明显的是不行的。笔者作为一个小站长,曾经也为各种各样的文章而发愁,但是经过一年多的摸索,现在对如何写出

Public @ 2021-06-26 15:18:07

更多您感兴趣的搜索

0.589401s